胡蕴子 文/摄
为使同学们更加了解我国非遗的独特韵味,在手工制作中找到一份乐趣,图书馆与2024年5月18日开展“纤纤扇影”非遗手作蚕丝扇——四季美学课堂第36期活动。
“扇”文化的起源
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用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
“扇”文化的发展
团扇产生于先秦两汉之后,折扇之前。东汉成帝时已经开始使用,在唐宋风行。其与折扇不同,团扇一直植根于中国,真正保持中国本色不变,是真正的国粹。文学记载中最早的团扇是班婕妤的《团扇歌》。因为所传达的哀怨情调与古代大多数妇女的情感命运相通,团扇逐渐被女性所接受、喜爱,经久不衰。
团扇真正流行开来和发展壮大主要是在唐宋时代。这时期宫廷妇女和官宦贵族对团扇都有大量需求,也被称为宫扇。唐代的绘画作品中以及敦煌壁画和公主墓壁画中都大量出现了手持团扇的仕女。
元明时代对于团扇的记载不多,元朝是由北方蒙古族建立的一个政权。由于民族间的复杂关系,致使这个时期内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扇文化的发展。
清代之后,人们重新发现了团扇的趣味,团扇再次盛行。清代满族女性特有的大摆宽袖的旗装配以精巧雅致的团扇,使旗装倍增生机。
要使蚕丝柔软,制成的扇子弧度优美,需将蚕丝先煮开,晾干备用。由于时间有限,庞老师带来了煮好的蚕丝,多样的扇骨,即将开始现场制作,听老师讲完中国“扇”的故事,19位女生看着手里的材料,眼神充满期待!
绕丝是最考验耐心的一步,比发丝纤细的蚕丝,要把它们根根层层的缠绕在扇骨之上,纹理整齐,层次分明,这可不是一下子就能达到的功夫,好在商旅学院的女生们个个冰雪聪明,跟着老师的节奏学的有模有样,放远望去,谁手里拿的不是一件艺术品?
扇面制成,就进行到装饰环节,贴什么花,放在哪个位置,可是大有讲究了。如果说绕丝是熟练工就能完成的,那这一步就是考验一个制作者的审美力,搭配能力,创作灵感等等的综合实力环节了,对于一个职业手艺人来说,这一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成品价格呢!同学们听完其中奥妙之处展开了热烈讨论,纷纷觉得自己有更好的创作灵感,那是后话,眼下先把现成的材料搭配妥当。不一会儿,19把精美的蚕丝扇制成。
纤纤扇影,摇曳之间探寻精巧雅致的东方之美,感受现代美学与古老非遗的碰撞,一把小扇引微凉,伴我度过悠悠夏日长。所有美好,定格在这个画面。
商日3232班胡暄悦同学说:“这次制作蚕丝扇的活动令我印象深刻。通过亲手操作,我深刻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精湛与细致。每一步都需精心打磨,从选丝到编织,无不透露出匠人的匠心独运。老师对蚕丝扇的制作技艺了如指掌,不仅耐心细致地为我们讲解每一步骤,还亲自示范,确保我们都能掌握技巧。老师的教学态度也非常认真,始终保持着耐心和热情。此外,这次活动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感叹于祖先的智慧与创造力。制作蚕丝扇不仅是一次技艺的学习,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更加珍惜和尊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