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吟咏——赏析名画,品读唐诗”美育展在宁职院图书馆开展

朱婷婷/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这短短十个字就道出了诗与画的关系。以诗画的方式展现当时之景。“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可以说,诗是画的延续,画是诗的依托。诗与画的结合使二者交相辉映。诗之盛者莫过于唐诗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浩繁。

中国绘画的发展与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审美观和中国的整个文明史是分不开了解那泼墨洒画下的悲哀与豪迈之后,我们感受到的是诗、是画、是意境、是文人的情趣、是人生的感叹我们看见生命的意识与自然之美交织,咏叹着、升华着……赏鉴过绝世丹青的人才知诗画之美绝非人工刻画,要由自然之美来诠释。唯有一览那古诗古画,才能品味那千百滋味的人生。

丹青之美,触动人心。为了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诗画之美,图书馆特此举办“艺术与阅读”美育展览本次展览选取40幅名画,分为诗中境、诗中性、诗中人三大模块,通过鉴赏唐诗与欣赏绘画、书法作品的形式,配以相关的音乐,向观者展示中国诗书画之美。观看展览,我们仿佛进入诗书画的美学世界,与古人进行一场跨时空的对话,使我们有更深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有客来访的喜悦之情,语言浅显易懂,感情真挚。

此册是依据杜甫诗意,为外甥董旭咸绘制的。王时敏作画,极力主张恢复古法,反对自出新意,曾自白:“迩来画道衰谮,古法渐湮,人多自出新意,谬种流传,遂至邪诡不可救挽。”(《西庐画跋》)无论大轴巨幛,还是扇页小品,俱要“略不失古人面目”,对元代山水画大师黄公望更为心折,此册亦不例外,但在笔墨技法上,不独仿黄公望,也融汇了董源、巨然、王蒙诸家,组合成自己的面貌,和其他单纯摹古的作品相比,显出难得的生动随意。

画面右下角一人正在打扫院外的小路,庭院的大门敞开,为迎接客人的到来。全图纯以湿笔绘成,苍润中富清秀,诗画相应,可观,可游,可居。

对幅乾隆题诗:“春江满月印潮平,视若无形听有声。人似嫦娥倚梅树,默然对以认三生。”作者对人物神态深入细致的描绘,印证了“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把嫦娥倍感孤寂之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结语

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唐代诗人留下了许多极具画意的诗篇,不仅当时的画家据诗意而作画,后世画家也常取材于此。唐诗的优美画境,拓宽了其审美表现领域。 

“画得诗之意,诗助画之思。”一边是吟诵千年、包罗万象的唐诗,一边是气韵生动、酣畅淋漓的书画,让我们一同细细品味唐诗与书画间的意蕴流转,在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中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