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记载华夏,书香点缀流年”讲书接力汇——第二期《论语》

乐思诗、鲍滢滢、徐瑞媛/

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古籍典藏浩如烟海。跨越时空,古今对话,感受“弦歌不辍的传承,激起“思接千载”的心绪,体会“品类之盛”的生机。灿若星辰的文化和自然瑰宝,在历史烟云中铭刻辉煌的过去,在世代传承中见证精彩的现在,在历史弥新中孕育璀璨的未来。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国学经典,提升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202332--320日,图书馆举办了“典籍记载华夏,书香点缀流年”讲书接力汇活动,由同学担任讲书人,将国学经典分享给大家,把“时代的印记”传递给更多人,图书馆每一期将以视频的形式推出一本书籍,在传递经典的基础上,增强我院学生对传统文化典籍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勇接时代火炬。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讲书视频是以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日不书,则百事荒芜。数媒3222班的讲书人黄可欣为我们讲述了论语中的“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她说春秋时期的“学”分为六艺,学品德:礼乐,学本领:射御,学知识:书数。学只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所以知识真正的获取过程应该将学和习统一起来。孔子所提出的治学“三境界”,无论从哪个角度都算得上是论语的“第一句话”。

《论语》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政治和社会伦理的基石,在漫长的中华民族历史上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对我国文学发展影响深远而广泛,它引领了后世散文创作的风潮。《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正是在它的影响与带动下相继出现,遂掀起我国散文创作的第一个高潮。内容上、语言上包括创作形式上,也都受其影响,更多地去接近生活,塑造真实的艺术形象。即使在当前社会中,《论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文学价值——我们现在使用的成语许多都是出自《论语》,或由里面的话节缩或改造而成,即使未成成语者的,也被当作经典性的语言来引用或者化用。它是我国古代艺术、文化和文学的瑰宝,对于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今天,《论语》中的许多思想仍对于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

传千年之经义,燃万古之明灯。先祖给我们留下的,是瑰宝,亦是责任,而一代又一代传承的我们,就如同盏盏长明的酥油灯,照亮了华夏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让这座汇集了所有文明与经典的宫殿,永远在红山之巅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