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记载华夏,书香点缀流年”讲书接力汇——第一期《诗经》

传统经典承载千年岁月,横包四海心音。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传统文化经典总是承载着厚重历史思绪,在当下熠熠生辉,在未来闪耀寰宇。浪漫璀璨的诗词歌赋,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积淀遗存的经典著作,是国人屹立于世界文化舞台的底气支撑,精神力量的不竭泉眼。

知所从来,以明所去,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国学经典,并发扬传承阅读精神2023年3月2日--3月20日,图书馆举办了以“典籍记载华夏,书香点缀流年”的讲书接力汇活动,由同学们自己做讲书人,自己读过的书及期间的感悟、理解进行讲述,图书馆每一期以视频的形式推出一本书,让我院学生对传统文化典籍的兴趣,因交流而丰富,因传递而发展,提升人文素养,牢筑文化自信的同时领会中华文化的魅力。

本次为大家带来的第一期讲书视频是关于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十五国风中华大地,情之起,思无邪。来自国贸3224班的讲书人徐瑞媛讲述了一位痴情女子与负心男子从相识相知到成婚最终却婚姻破裂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诗经·卫风》里的《氓》。文中“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道出了女子千般无奈在古代社会,男女地位不平等,女子只能成为男子的附属品,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备受压迫和摧残。海誓山盟犹在耳,哪料反目竟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思想性及艺术成就,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均占有极高的地位。其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对后世文学影响尤甚。“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它推动诗人和作家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而不仅只局限于流连光景、消遣闲情。历代民歌也均是它的嫡传,从汉魏乐府直到近代歌谣都深刻体现了这种精神,历代进步文人在创作中倡导“比兴”、“风雅”,实质上也就是倡导《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其情感表达构思独特,多为后世借鉴化用;其对韵律的追求,也在后代辞赋、五言七言古体及格律诗词中得到回响。故所谓《诗经》不仅仅是一部不朽的巨作,更是中国诗歌文学的鼻祖,它引领着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奔腾不息。

滔滔江河水,浓浓万古情。只有真诚的文字,才有拨动人心的力量,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如有源之水,亦滋养着中华民族绵延不绝。展望未来,道阻且长,手持文化的“火炬”,才能排除艰难万险,到达光辉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