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真南路上的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日前迎来一批贵宾—率领奥地利大型企业家代表团访华的奥地利副总理兼经济部长米特勒纳,将上海行程中的一站定在了这所职业教育学校。
吸引奥方关注的,是该校与奥地利联邦商会教育司、奥地利职教联盟以及奥地利经济促进学院于2013年启动的“中奥合作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项目”。当很多中职甚至大学生对工作茫然无措时,中奥班22名中职学生从入校第一天起,就拿到了奥地利两家一流制造企业阿普拉和恩格尔的“offer”(录用通知书),4学年中,他们有近3年在企业真刀实枪地学习,学习合格的学生将拿到中职毕业证书和获得欧盟认证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由企业聘用为正式员工。
提前适应企业要求
根据合作意向,中奥班学生除了第一学期在学校学习基础课,此后,每学期2/3时间进入企业学习。
“严谨、认真。”校长邬宪伟认为,这是欧洲企业通过合作向学生传递最多的职业精神,让中职学生从入学之初就用职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恩格尔公司总经理皮特自己就是通过“现代学徒制”,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养下,走上职业之路。而在奥地利等欧洲国家,这一做法已经非常普遍。
数控专业精工教研组组长、首届中奥班班主任高国宏有着26年企业工作经验,曾在国企和外企担任管理要职,也曾赴新加坡工作。他坦言,2006年,他之所以选择回归校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发现新进的员工不仅技能不过关,而且操作规范意识差,和企业要求相差很远。
在高国雄看来,奥地利合作方带来的“学徒制”,为学生提前适应企业标准创造了可能。高国雄介绍,每一届20余名中奥班学生从数控专业近百名学生中遴选而出,以两家奥资企业培训专家为主的考评小组,对候选学生进行全面评估。评估采用奥地利双元制项目测试题库,包括笔试、实践操作和面试等多个环节。实践操作过环节中,企业带教师傅在简单讲解操作基础后,直接让学生根据图纸完成作品,以此全面考量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能力、创新素养。
不再等老师“喂食”
参观者的到来让实训中心变得有些喧闹,但男生倪泽环仍专注地在工作台前忙碌。他根据图纸,把一根细铜条塞进铝制六面体预留的小洞中,打磨光滑,制成一个骰子。工作告一段落,小倪用铁刷将锉刀中的细屑清理干净,把十余种工具收拾整齐。“企业要求我们每一道工序都要非常规范。”小倪坦言,起初自己有些不适应,但现在已经习惯了按照标准执行。
一旁的展示柜中,陈列着同学们加工的酒杯、皮带轮、卡尺等作品,细节精致。高国宏介绍,一般三年级学生才能达到的工艺水平,这些孩子用了一年多就达到了。双胞胎兄弟奚祖平、奚祖安在制作台虎钳遇到了丝锥断裂的麻烦,两人琢磨了钻洞的深度后,返工成功。“不会手把手教,我们会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负责带教中奥班的恩格尔员工李桃仙说,这样,会让学生成长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