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段“下移”带来的职教律动

    当不少职业院校还在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伤透脑筋时,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已经走出一条新路:依托现有重点专业群和特色专业群,与专业镇政府在其产业园区合作兴办产业学院,先后在南区、沙溪、古镇、小榄成立了相应的产业学院。借助政府主导与推动,中山职院与镇区行业、企业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将办学边界从中等城市向下延伸至乡镇,使教育科研资源辐射到镇区企业、社区,努力培养企业、社区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通讯员 陈秋媚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文体教育局局长梁健最近忙坏了。自从接受镇政府的委派,负责联络小榄学院建设事宜,他就没有睡过安稳觉。

    小榄学院是小榄镇政府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合办的产业学院,镇政府除提供办学场地、校舍、实训场所以外,另行投入800万元用于小榄学院筹建。今年年初,快要启用的学院遭遇了头脑风暴。经过小榄学院董事会的商讨,决定新建一栋大楼作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将其打造成校企的研习工场、居民的社区大学、工人的培训基地。

    大楼怎么建?平台怎么用?企业怎么引进?这段日子,梁健没少操心,他奔走于镇政府和学校、企业之间,既是智囊,又当桥梁。对梁健来说,产业学院的建设“就像制作一枚原子弹,历时较长,但一旦发射,威力无穷”。

    扎根专业镇

    为人才供需矛盾解锁

    像小榄镇政府一样,既出钱又出力,与中山职院共建产业学院的不止一家。位于灯饰之都古镇、休闲服之都沙溪、国家电梯特色基地南区的3个产业学院均已投入使用。是什么让镇区政府如此倾心职教?古镇镇党委委员王平一语道破:“中山职院学生好用,我们怎能不用力帮一把、拉一把?”

    话还得从孙中山先生故里——中山市说起。中山市地处珠三角地区,是“专业镇经济”的典型代表,拥有15个省级专业镇,27个国家级产业基地中有19个设在专业镇。早在学院创办初期,中山职院就牢牢扣住中山经济特点,定下围绕“一镇一品”办专业的思路。学院的灯具、电梯专业全国首创,是中山古镇、南区最重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供应基地。

    王平所在的古镇镇,灯饰市场份额占全国60%以上,是享誉国内外的灯饰专业镇。令古镇镇领导头疼的是,镇内1万多家灯饰企业多是家庭作坊式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人力、智力资源储备很不充分,灯饰设计、装配、制造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尤其紧缺。

    2010年,全国高职院校的第一个灯具设计与工艺专业在中山职院诞生。灯具专业教师为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做灯具从业人员短期培训,开发国家灯具设计师职业新工种,无疑为灯具行业的规范和发展带来了福音。然而,一年只有几十个毕业生,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2014年9月,古镇灯饰学院启用,首批有近200名学生进驻。灯饰学院坐落在古镇镇同益工业园,可容纳全日制学生500人以上,大大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此外,灯饰学院还设有就业促进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为学习、培训、就业和成果转化提供一条龙服务。

    古镇镇政府对这个学院呵护备至,除了投入1600万元用于筹建外,还专门为灯饰学院开了公交专线,方便学生的交通。

    推行工作室

    为产教深度融合搭桥

    不久前,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位于沙溪镇的产业学院——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内,中山职院服装专业的几名学生正在上电商营销课。

    “你先把前一个客户的网页关掉,再打开后台网页,点‘旺旺’联系就可以了。”课堂上,一名学生用“旺旺”与客户联系时出现问题,王园园正在帮忙解决。这里提到的客户并非虚拟人物,而是实实在在的网购客户。

    两年前,王园园所在的仙蒂袜业在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内设立了工作室,这个工作室既是这家企业的网络营销办公室,又是服装专业学生的实训室。王园园是仙蒂袜业的设计总监,也是学生们的老师,她的具体工作是每天带着10名左右学生,负责仙蒂袜业阿里巴巴旗舰店的日常运营和维护。学生们参与网店经营、网页设计、产品上样等具体工作,和企业员工无异。

    产业学院将“厂中校、校中厂”从概念变成了现实。目前,纺织服装学院以工作室的形式引进了十几家企业,其中的暴风科技公司非常看好沙溪服装的电商前景,投入数百万元在这里打造电商平台,第一批选拔了35名学生实习,负责平台的运作和管理。

    古镇灯饰学院的做法则是建立教师工作室。灯具专业的学生们,毕业设计都要求做出实物,中山职院从企业“挖”了一批精英做专任教师,用“行业的人”教“行业的活”。马驰就是一位行内有名的灯具设计师,曾经在中山琪朗灯饰公司担任多年的首席设计师。

    马驰在灯饰学院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灯饰专业的大三学生袁锦就是他所带的得意门生之一。在今年举行的中国国际照明灯具设计大赛中,袁锦就设计的“雨伞灯”成为学生组9个获奖作品之一。这项设计原本是马驰在课堂上布置的实用概念设计的作业,袁锦就说:“‘雨伞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实际,在伞柄处装有照明设备,下雨天不需要再打手电筒。跟着老师一起接企业项目,学了不少一手经验。”

    送教入社区

    为新型城镇化助力

    如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升级”经济的发力点,首先要立足于扩大内需,以新型城镇化释放内需潜力。新型城镇化,人的城镇化是关键,小城镇是关节点,而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则必须依靠教育引领。

    山西女孩小刘在古镇工作已有5年,她通过当地的人社部门交了100元学费,报读古镇灯饰学院的电子商务课程。她说,下班走几步就可以到学院上课,不影响工作,学一门技能才100元,再也找不到比这更好的学习机会了。

    小刘报读的这门课程,是古镇灯饰学院的古镇就业服务中心推出的“百元课程”中的一个。“百元课程”都是经过长时间市场调研,结合企业需求开发的淘宝美工、灯饰设计等实用型课程。仅电子商务一门课程,就有100多人争相报读。

    中山职院的产业学院都建在产业园区的工厂边、社区居民的生活圈。为了让“政校企合作”更接地气,产业学院主动承担起企业员工“回炉再造”和社区居民终身教育的责任,通过提高员工和居民素质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

    小榄学院筹建一年来,已利用原有校舍成功举办了社区党员短期培训、社工考前培训、教育系统公需科目培训等多个非全日制培训项目,千余人从中受惠。小榄学院还大力推进“圆梦计划”公益教育项目,为企业一线员工争取学费优惠补贴。

    “小榄学院不仅是中山职院的二级学院,也是小榄人自己的社区大学。”小榄学院常务副院长罗千人介绍说,“小榄目前有3万家工商企业,小榄学院的进驻,相当于引进了一个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大平台,可以实现产学研无缝对接。”

    成立董事会

    为探索混合制破题

    与传统的校企合作不同的是,产业学院内的企业不再是被动的合作方。企业不仅参与培养学生,也负责选拔招聘学徒,再把学徒送到学院进行学习。不少进驻产业学院的企业代表表示,在和学院的深度合作中,最大的受益点是能够培养和吸收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在中山微生活服饰设计工作室里,有一款设计精美的粉红色晚礼服,格外引人注目,它出自沙溪纺织服装学院的一名学生之手。微生活服饰公司总经理郑文龙介绍说,进驻沙溪纺织服装学院的一年里,吸收了28名服装专业学生进工作室,从跟单、采购到车衣等各个流程都有师傅带着学生做。一年下来,所有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一套礼服的全部工序,有3名学生从中脱颖而出,收到了公司抛出的橄榄枝。

    高职院校的应用技术研发优势,能弥补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研发能力的短板,为合作企业输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古镇灯饰学院院长张刚说:“我们的教学直接对准市场,从作品到商品距离很近。从今年开始,每个学生毕业时都需要设计出一款灯具来,毕业设计会陈设在展厅内,如果有企业看中,作品就能转化为产品。”

    在古镇灯饰学院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展厅里,陈列着中山职院师生的专利设计产品。目前学院师生已经申报了500多个灯具产品外观设计专利和10个实用新型专利,并与10多家企业合作开发了数十款灯具新产品。

    之所以热心职教,除了能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之外,还在于学院主动将政府、企业“拉下水”,开创了镇校企“齐当家”的局面。目前,4个产业学院都形成镇校二元投资结构,小榄、沙溪、南区的3个产业学院吸收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甚至其他教育机构的资金,发展为多元投资结构。

    产业学院通过签署协议和制订内部制度,明确投资各方权益关系,并构建了董(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其中,小榄学院董事会常务理事全部由企业家担任,作为小榄学院的决策机构,董事会将研究指导小榄学院的工作思路和计划,对教学质量、培养方向进行监督。

    如何让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成为育人主体,是摆在职业教育面前的一个难题。借助政府主导与推动,与镇区行业、企业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中山职院将办学边界从中等城市向下延伸至乡镇,实现了镇校企协同发展。探索的步伐已经迈出,如何找准兴趣点和切入点,推动各种社会力量更有效、更长久地联合,这是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也是高职教育将要面对的新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