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区域提升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对高职院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学界对此也进行了广泛而多元化的研究和阐释。然而,高职院校到底应该如何有效开展社会服务,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定位和内涵怎样界定,高职院校究竟如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却是一个颇有争论、令人困惑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不容回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雷久相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和内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人才服务。高职教育服务社会,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和内容就是为社会提供成千上万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为社会进行人才培养服务,主要体现在根据地方对人才的需求,创办特色和优势专业,发挥专业优势,为地方培养和输送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培养的人才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基础。

    技术服务。为地方行业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高职院校要善于发挥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专业优势和科研优势,利用“双师型”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强及应用性科研优势,以面向地方开展应用研究为导向,以满足区域或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为目标,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类应用性技术服务。通过主动与地方政府、企业联手,加强产学研结合,组织开展应用性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横向课题研究,开展技术传播、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在服务与贡献中获得自身更大的发展。

    培训服务。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培训服务是高职院校为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也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优势项目。高职院校要着力构建与政府、企业、社区、乡村等受众密切联系的开放式培训体系,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办学资源,建立灵活开放的职业培训网络,开展社会服务。一是开展行业培训服务,为行业和企业开展各类相关项目培训,如高新技术人才培训、企业转岗人员培训等;二是开展社区培训服务,为周边社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各类培训服务,如城市职工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和社会待业青年培训等;三是开展“三农”培训服务,为传统农民向技能型劳动者的转变提供各类培训服务,如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技术培训与推广等;四是参加或承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为行业和企业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搭建平台。

    文化服务。高职院校是所在区域的文化中心和文化高地,处于社会先进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前沿,引导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诉求。高职院校在吸收先进的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地方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要努力提升文化渗透力和辐射力,以主动地与企业、社区联合组织文化活动为重点,以组织师生开展送文化进企业、送文化下乡等活动为抓手,以将学校的图书资料、体育设施、文艺设施、医疗设施等资源共享和开放服务为基础,促进和推动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的互动融合。此外,高职院校可以而且必须在地方文化资源发掘、整理与研究,地方文化产品的创作、传播与开发等领域作出应有的贡献。

    咨询服务。咨询服务被认为是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最简单、最原始、最基本、最常见的形式。相对于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大多历史较短、学科单一、科研力量较弱,但仍然是所在地区智力密集、思想活跃的地方,是重要的思想库,加之大多高职院校拥有较丰富的信息资源,具有良好的区域、行业背景特点和地缘、人缘关系,可以通过设立社区服务站,组织假期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为地方政府、企业、社区等提供决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一要拓展服务功能,面向行业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服务,面向新农村提供农业技术推广、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服务,面向社会积极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面向社会开放学校教育资源和文化体育设施,为当地居民提供科普、文化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构建多层次的社会服务体系。二要完善服务平台,通过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合作等多种服务平台,构建开放式的社会服务体系。三要创新管理模式,通过开展应用性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横向课题研究等形式,组建以专业团队为核心的高水平合作团队,联合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以技术传播、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为主的产学研合作,构建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体系。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应该以面向区域经济为立足点,以构筑平台、培养团队为切入点,以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为着力点,坚持教师个体或小团队自发合作与学校有组织合作并重、项目合作与长期战略合作并重、适应性合作与导向性合作并重,通过开展政府引导型、行业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市场需求型、资源共享型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建立面向区域的开放式社会服务模式,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作者系湖南省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