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如何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都说职业教育是最贴近社会实践的,果不其然,在昨天结束的国家高职示范校建设巩固与提升论坛上,从三文鱼如何冷冻才不会变质、食用油的安全问题,到前不久马云遭遇淘宝商城小卖家“围攻”的事,都被来自浙江、山东等地的高职院校书记院长们,信手拈来,当做演讲的论据。

  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所高职院校的负责人、高职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近200人参加了这次论坛。

  随着高考人数的逐年下降,一些高校的办学规模却又稳步扩大,致使部分高校出现生源“吃不饱”现象,而高职院校又被视为其中冲击较大的群体。

  “除了报考人数下降,加上眼下家长考生对学历的态度,高职教育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本次论坛的承办方、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党委书记周建松告诉记者,这次他们组织国家高职示范学校来共谋改革和发展,就是想让高职院校的领头羊们,总结和探索出一条发展路,给更多高职院校一点启示。

  作为国家高职示范学校的代表,包括山东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7所学校负责人,在论坛上一致认为,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校如果没有社会服务能力,就没有生机。

  “高职院校仅仅为企业提供人才,提供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有科研等社会能力。”山东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马广水说。

  周建松也认为,作为高职院校除了积极培养特色优势专业外,还要提升社会服务的功能,像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除了培养金融人才外,还开设了资信评估公司、多层次的岗位培训,现在学校平均每天要给200多名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同时还和省发改委、金融办等政府机构合作,建立研究中心。

  “正因为多管齐下,提升学校内涵,我们学校的招生和就业情况一直都很好,今年自主招生300人,结果有5700人来报名。明年毕业的学生,有一半以上已经通过订单培养的形式,找好了就业单位。”周建松表示,在浙江,高职人才与中小企业、加工企业的对接更加突出,因此更应该大力发展高职教育。

  会上,与会的高职院校还集体发出杭州倡议,希望通过巩固高职示范学校的经验和成果,使得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本报通讯员 陈民 詹聪聪   本报记者 朱平   作者: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