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就业,企业首问综合素质
| | 过去常说“腰缠万贯不如一技在身”,然而在现今社会里高职学生抱着靠一门技术吃饭的想法,越来越行不通。在2011中国国际教育年会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论坛上,如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管平从世界技能大赛归来,带回一个好消息:中国高职学生平均总分位列第2名,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然而,在现实的就业中,“企业招聘中问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应聘者对工作的态度,考验应聘者的真心”,不少高职学生因此被拒。
“以前修车的人从来不跟客户见面,而现在客户需要修车人解释机修过程。”加拿大社区学院协会副主席保罗·布莱南表示,各国的雇主固然重视应聘者的商业技能,但随着商界发展,应聘者与客户的互动越来越重要,有时甚至还决定了回头客的多少。
多名中外籍高职学院、社区学院院长表示,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对企业的忠诚度、团队协作精神、与人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也是高职学生较缺乏的“软技能”。
“知识+软技能”的培养模式是全球高职教育的共识。提高软技能,涉及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
英国桑德兰城市学院副院长陈伟·埃施顿坦言,老师讲课、学生打瞌睡、学生参加考试,在过去的一百年,这个“三点一线”的教育流程未有变化。就像10年前的物品到了报废期,教学培养模式亟待改进。
“现在要让学生意识到,不仅考试可以得到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分数。”陈伟·埃施顿补充,英国的早期教育理论知识占60%,能力培养仅占40%,但在高等教育阶段理论知识下降为40%,能力培养占到60%。
陈伟·埃施顿举例,学生可以在卷面上对一个商业项目的运作对答如流,但是实战中往往束手无策。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会提供一个模拟的操作环境,融合财务、市场、人事等多重因素,为学生在具体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打分。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电模化专业,实行订单式培养,该专业学生曾经历了一期高规格的选拔700人报名,经过7轮选拔,1年培训,选定8人进入空中客车公司工作。由于空客公司一线员工选拔不仅注重技能,更看重应聘者职业精神、质量意识、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如此选拔无疑给学生们上了一堂软技能培训课。该学院院长李大卫表示,机械模化专业的学生也将延续这样的选拔机制,“能否按国际标准培养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国际产品竞争、人才竞争,这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用专门的文化课程改善语言、沟通等通用技能,虽然行得通,但是不够高效。”保罗·布莱南建议把软技能灌输到具体的实践课程中教授。
在他看来,清楚、简洁、正确的沟通能力,尊重不同的价值观,与其他团队的互动能力,创新意识,这4个方面的软技能要在实践课上重点培养。
“知识可以学习,能力可以培养,但是素质很难科学地定量培养。”日照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冯新广的困惑,正是高职教育界的一大难题。
对此,冯新广认为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方法之一。由于一个岗位涉及许多模块,高职学生不仅可以思考哪些技术用以提高岗位竞争,还可以收集领导对岗位设置的意图。通过自上而下地了解一个岗位的设置,改善自身的相应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