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职教资源才能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既要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又要与社会生产方式有机融合。与之相对应,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潜在问题。
一、教育资源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有效需求的现实差距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对职业技术教育资源的有效需求来源于职业技术教育需求, 我国教育资源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有效需求的现实差距主要体现在从业者转岗、创业和再就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 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在校学生非正规就业对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需求;以及农村劳动力在农业科技、非农劳动力转移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
1.从业者转岗、创业和再就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
在这三种人群结构中, 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及短期就业失业后的二次求职群体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 其主要表现是由于这一群体在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所接受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市场的职业技术与职业技能需求的差距过大, 而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还没有对在校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转型教育, 因此在这部分人群中更需要政府提供就业资源服务、就业政策扶持和职业培训。在这方面,我国的有关部门已经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例如建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大学生西部就业工程,提供大量城乡公务员岗位。即使这样,也远远不能彻底解决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及短期就业失业后的就业问题。
2.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在校学生非正规就业对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需求
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在校学生非正规就业, 是指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休学短期非正规就业、假期打工、毕业实习环节企事业单位的实习性工作。在目前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的教学体制和制度前提下, 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职业技术和技能与市场就业需求的较大差距和市场对技能型劳动者职业经历的苛刻要求,是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在校学生非正规就业对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需求的动因。然而要满足这种需求,除了改革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教学体制和制度以外, 重组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又一主要路径与具体措施。
二、发展的机制与制度保障问题
学历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双轨运行机制下的有机结合是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重要特征,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双轨运行机制下的有机结合,不仅需要整个社会建立适应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运行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而且还客观要求整个的社会职业技术教育主体改革不适应职业技术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社会化发展前提条件下的教育和管理制度。职业技术教育是为劳动者及后备劳动者传授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业务知识、专门技术,以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和提供各级各类专门人才而进行的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在一定文化知识水平教育基础上所进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教育。在目前教育体制下,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包括两种基本教育形式,即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技术教育直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劳动者就业服务,与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具有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职业技术教育资源的社会属性。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不仅需要政府对职业院校的大量投入, 更需要对整个社会职业技术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和有效配置。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是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建设学习型国家重要环节, 他不仅需要政府制定有利于降低职业技术教育资源配置社会成本、有利于职业技术教育主体树立职业技术教育社会化发展理念、有利于形成职业技术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教育教学改革的法律制度体系, 而且还需要政府有效利用宏观调控手段积极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化发展, 促进保障职业技术教育高效运行的科学教育管理体制的逐步形成。适应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高效运行的发展机制与制度保障, 包括社会职业技术教育主体、政府、和微观经济运行主体之间所形成的,能够保障职业技术教育高效运行与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与协调、调控与管理、咨询与服务的法律、政策、规章、制度与行为规范。在“十一五”期间,对于职业技术教育院校,转变学历教育与学科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实施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订单培养为主要特征的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需要建立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这个运行机制要保障职业院校不断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要保障职业院校的教师能够逐渐提升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水平和职业技术与职业技能水平, 要保障职业院校在校学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职业技术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要满足学生休学、实习和毕业环节的职业休养需要,要保障职业素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转型教育的有序进行。而我国目前职业院校现行的职业技术教育运行机制与这一需求可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对于微观经济运行主体,在有条件的前提下都有责任和义务加入到大职业技术教育的系统之中,成为职业技术教育产业的重要主体。同职业院校一样,作为微观经济主体参加职业技术教育的现行, 也必须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满足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加强,经济效益的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而我国目前参职业技术教育并且良性运行的企业还为数不多。对于政府,其基本责任就是为职业院校和微观经济运行主体提供行之有效的全方位服务,为职业技术教育高效运行与可持续发展创造组织与协调、调控与管理、咨询与服务以及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法律、制度等行为规范。加快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为职业技术教育主体和微观经济运行主体搭建职业技术教育资源高效配置的调控与管理平台,帮助人力资源市场和企、事业单位和中介组织建立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就业服务主咨询和服务网络,与时俱进地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的法律和法规, 促进我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是“十一五”期间政府部门应当继续努力的工作任务。
三、微观运行层面上的现实问题
职业技术教育主体主观意识相对薄弱、教育资源配置成本偏高、潜在职业技术教育资源转化难度较大是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微观运行层面上的潜在问题。职业技术教育微观运行主体主要包括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以及职业鉴定机构。从目前职业院校的情况看,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基础设施滞后是职业院校、社会职业培训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全省多数职业院校目前职业技能教学基础设施的状况看,职业实训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比较突出的表现在职业院校传统专业实验、实训设施的陈旧和老化,新设专业实验、实训设施的短缺和空白。目前我国所设有的职业技术教育大类和专业, 虽然已经基本涵盖了目前我国的热门工种,然而由于“九五”和“十五”期间,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学院、高校扩招、我国财政投入不足以及办学封闭等多方面原因,使得许多职业院校依然没有摆脱在办学理念上的普通高等教育压缩饼干模式, 职业训练的走马观花过程,敷衍了事的在校生毕业环节,是制约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步伐。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的实际条件下,加快我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构建,则必须转变职业院校管理者传统的教育资源计划配置理念,确立大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技术教育观,在政府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学徒制在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中逐步退出,职业培训工作和职能逐渐减弱,导致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更加稀缺,因而职业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价格上升;第三,“九五”以来,由于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与所属原系统的企业之间,由于企业经济体制、运行机制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校企之间原有的产业链条关系逐渐断裂, 有职业院校在找寻新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势必追加更多的成本,因而加大了职业技术教育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配置的成本。潜在职业技术教育资源转化难度较大也是阻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和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构建的主要问题。从职业技术教育人力资源转化的角度看,“双师型” 教师资源短缺是我国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实现企、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的高级技工、技师、工程师、教师向“双师型”职业技能教学一线的教师转化, 无疑是有效缓解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资源的理想路径。然而,“双师型”教师的界定、职业资格认定和管理机制问题还仅仅处在职业技术教育专家和学者的探讨之中。从职业技术教育物力资源配置的角度看, 潜在的职业技术教育物力资源转化也同样存在。在我国老工业基地,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大量的潜在职业技术教育资源,这些潜在的职业技术教育资源现在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教学设备和职业技术教育企业文化。然而要使这些潜在的职业技术教育物力资源转化可利用的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必须投入一定的货币资本,而货币资本投入问题又成为这些潜在职业技术教育资源转化的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