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盈画——中国历代经典读书图赏析”在宁职院图书馆开展

朱婷婷 /

  书香盈画,中国传世画作中连绵不绝、异彩纷呈的读书图,雄辩地表明数千年华夏是一个书香不辍、弦歌不断的文明之邦。图书馆举办“书香盈画——中国历代经典读书图赏析”展览活动。

本次展览从“汉唐之风”、“宋元之美”、“明清之韵”出发,展现了一个书香中国。莽莽天宇、恢恢地轮,一切有形有影、有声有色的万象,都是书法家匠心的依据、创造的源泉,当然也是画家创造的源泉。

  孔子见老子是常见的一种画像石体裁,足见这一事件的重要性及其深远影响。在这个图案中,除孔子、老子外,还有一个小孩,当为项橐。“孔子见老子”和“孔子师项橐”本是两回事,但是后人将这两个传奇事件作了融合,就变成三人处于同一画面。

  孔子见老子的本来目的是向老子请教礼,因孔子主张恢复周礼,有些疑惑,便问礼于老子。后人基于孔子是儒家的代表、老子是道家的代表这个事实,将这次相会升华为儒道交流高度,大大提升了其在文化史上的意义。

  南宋四大家之一的刘松年的《秋窗读易图》是宋代山水画读书图的代表作,图中水畔松岩之间,主人筑雅致小院而居,茅门、柴篱,开敞的客厅有屏风、鼓凳,书童在门口侍立,宽袍束髻的文士在敞开的窗前眼望溪山、展卷沉思,面前的桌案上既有打开的书页,也有摞着的书册,香炉和香盒也清晰可辨。此画总体上是一幅山水画,但是建筑、人物所占的比例在山水画中算是颇大的。

  《易经》是中国古代代表深邃智慧的书,它抽象地概括、揭示自然规律,只有绝顶聪明的人才能感兴趣、看进去、悟出道。读《易》是能力、智慧和身份的象征,非一般人所愿为、所能为。以“读易”为画名,等于把画中人设定为乐山乐水、参透万物的仁者智者。无论是作画人还是赏画者,都乐意欣然地将自己代入进去,获得智识上的优越感、欣悦感。

  文人画不论是画人还是画己,都是借纸上形象,展自家胸怀。欣赏《秋窗读易图》这类宋代山水画,不可当普通山水看,必须抓住隐喻物,剖析其人格化寓意和内涵,才能尽得其妙。

  清代皇帝普遍重视读书,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皇帝都留下了身穿吉服的既有生活气息又不是庄重威严的读书像,也留下不少身穿便服的休闲读书像。《雍正帝读书像》是身穿吉服的清朝皇帝读书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幅,原因在于:其一,此画的环境刻画、细节勾勒十分精细,颜色妍丽,是其中的佳作。其二,雍正一生勤勉自律,在读书方面,是清代皇帝中的表率。

  让我们与画共读,遵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古训,于博览群书中增长知识、提升修养、蓄积才能。希望在展览的启发下,我们能够添加名画为友、领悟阅读之美,成为学习型、审美型公民,共同建设书香社会、文化强国。

主题:书香盈画——中国历代经典读书图赏析

时间:2023511日~75

地点:图书馆三楼展厅

内容:本次展览从历代存世画作中,选出30幅左右经典读书图进行展示和解读。这些代表作各自在某些方面留存珍贵信息、蕴含独特价值,对揭示和阐明中华文献的载体变迁、文本创新、形制演化、装具迭代以及阅读的风气流变、环境营造等,具有再现细节、还原现场、确定发展关键节点等重要而特别的学术意义。

  此展览生动地传承和弘扬中国博大精深、优雅绝伦的书画艺术、阅读文化,给我们带来美感与书香的双重熏陶,吸引我们欣赏古典艺术、走近传统文化,唤醒我们爱上阅读、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