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报》:看!这座奢华至极的图书馆

维布林根修道院,位于德国乌尔姆南郊,是一座典型的巴洛克风格的中世纪修道院,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1世纪,由基希贝格伯爵在1093年创立。如今,维布林根修道院是乌尔姆大学的一部分。其间,有一座巴洛克晚期的建筑,是当时存放知识与学问的神圣场所,它就是维布林根修道院图书馆。


存放知识的中世纪图书馆

位于维布林根修道院北翼的图书馆,绝对是一抹不容错过的靓丽景色。馆内精致的洛可可风格装饰,被认为是洛可可式建筑最好的例子之一。在图书馆的入口,书写着圣保罗写给歌罗西信徒书信中的一句话:这里藏着所有智慧和知识的财富。在中世纪的欧洲,修道院图书馆被认为是存放知识和学问的地方,维布林根修道院图书馆也正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修建的。

1740年,卓有学识的修道院院长迈因拉德·汉博格开始为修道院修建新建筑。身为一名牧师,他的目标是拯救手下那些令他失望的灵魂,试图“在修士中唤起新的对精神和学问修行的渴望与爱”。基于这一美好的愿景,维布林根图书馆的每一个角落无不描绘着思想的力量,迎接着它的客人和读者,并且邀请他们一起歌颂来自人类与上帝的知识。


                              洛可可风格的建筑

图书馆拥有大量珍贵的书籍和手稿,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它的洛可可风格装饰。洛可可风格一向以有趣又极其奢华而闻名,非常适合作为接待大厅。那么,如何解读维布林根修道院采用这种恣意的奢华装饰?这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当时的历史和经济。

750年,维布林根代表了神圣罗马帝国枢机主教们物质力量的顶峰,于是在那个热衷象征主义的年代,维布林根热衷于炫耀它的权力和地位,因此,修道院内的洛可可装饰最初也是为了接待贵宾而设。不仅仅是21世纪的访客,就连那些虔诚的天主教徒也都忍不住惊叹于那些奢侈的黄金和大理石。

图书馆的平面采用了一种极简的设计,仅仅是一个长约23米,宽约11米的长方形。由于馆内的宽度与高度不成比例,所以建筑师把画廊做得更宽,使房间看起来更平衡。整个空间被分为两层,通过隐藏在书橱后面的两个楼梯可以通往二层。二层是一个宽敞的大厅,由32根涂着彩色灰泥的柱子作为支撑,略微升高的屋顶为天花板提供了额外的空间。

除此之外,馆内巨大的天花板壁画与众多的雕像代表了建筑师的愿景——让知识与科学永存。弗朗茨·马丁·库恩画笔下精美的壁画,多米尼库斯·赫梅内吉尔德·赫伯格优雅的雕塑,为馆内的数万本珍贵书籍与手稿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框架,这使得图书馆格外引人注目。

拱顶的湿壁画

天花板上是画家弗朗茨·马丁·库恩在1744年创作的署名作品。这位年轻的艺术家师从威尼斯画家皮亚泽塔和提埃坡罗,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巨幅的湿壁画占据了拱顶的中心位置。马丁·库恩采用错视化的手法,营造出一种升向天国的感觉,给人一种存在更高空间的印象。知识指向天国,因而也指向神圣。在正中央的壁画中,象征神圣智慧和知识的女性,在上帝的羔羊陪伴下,在天空中受到尊崇,每一个元素都传递出一种哲学和神学的隐喻。

八尊木制的雕像

在一层的柱子之间展示着八尊木制雕像,他们是多米尼库斯·赫梅内吉尔德·赫伯格的作品,矗立在色彩反差极大的大理石底座上。为了将他们从其他五彩斑斓的夸张装饰中凸显出来,这位艺术家想了一个办法,赋予它们“陶瓷”的外观,这种极其赏心悦目的效果为原本的木质雕塑创造出一种精致明亮的白色大理石印象。 

这八尊雕塑上以各种细节润色并装饰有纯金镶嵌的花环,其中的四尊雕像是法学、自然科学、数学和历史等世间学问的化身,另外四尊则象征了修士的美德——服从、对世俗的克制、信仰和祈祷。这些极其高雅的雕像,承袭了长期以来风靡德国南部的风格主义雕塑的伟大传统。

巴洛克晚期的绝响

当这座图书馆于1757年落成时,大约拥有15000部作品,这要比同时期的一些大学图书馆还要多。但随着1803年教会财产的世俗化,大部分收藏被转移,如今仅有百余部古代作品摆放在有些空荡荡的书架上。但即便如此,那无与伦比、活力四射和极尽夸张的戏剧风格,依然让这座图书馆成为巴洛克晚期的一部巅峰之作。

今天的维布林根图书馆,就像它在18世纪时那样,用奢华挑战着每一双眼睛和每一个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