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实用型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关系最直接的教育,对促进城镇就业、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发挥着巨大作用。

  当前,由于人才培养特色不突出,职业资格准入等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再加上社会“蓝领”、“白领”的待遇差别大,职业教育体系被孤立冷落,直接导致一方面职业教育资源的低效利用与空耗,大部分中职毕业生不对口就业、低层次就业、低收入就业、不稳定就业;另一方面大量人力资源缺乏有效职业教育,难以满足市场用工需求。

  因此,我们急需调整传统职业教育观念,加速职业教育与城乡人力资源需求的对接,培养更多城镇工业信息化和农村现代化所急需的实用型人才。为此我们建议:

  在中小学义务教育中融入职业教育认知内容,转变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认识。建议在中小学教材中增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级劳动模范等先进典型,特别是其敬业精神的内容,转变“唯高考论英雄”的观念,鼓励“行行出状元”的人生价值观。组织编写适合于中小学生了解各地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结构实际、能描述各产业一线人员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求的普适性职业认知教材,培养中小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敬重情感,转变职业教育被孤立、冷落的现状。

  利用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建议各级尤其是县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针对农村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农产品营销人才、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农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村服务业人才等调整教学内容设置;组织各地农业大学、农科院专家队伍到县属职业学校开展周期性支教工作,探索新时期涉农职业教育的规律,及时调整涉农职业教育内容;依托县属职业学校对有意回到农村创业的农民工“能人”进行农村创业能力培养。通过职业技术学校针对性的涉农职业教育,转变以往农村人才只出不进的模式,为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为农村培养新型农民。

  引导企业与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职业教育,培育工业化技能人才。建议政府通过成立装备制造业行业协会,协调装备制造业企业和相关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培养技能型产业工人,学生只有在职业技术学校完成职业基础教育,在企业完成培训实习,并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才能进入体面的“蓝领”工人岗位。从而使职业教育成为获得装备制造业技能型岗位工人的必须职业通道,使职教的作用得到承认、地位得到提高,同时使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成为制度,使职业学校办学能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下更加切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城镇化、工业化提供对口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借鉴台湾职业教育的经验,推动两岸职教工作的双向合作。形成层次结构比较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并融入“教育立交桥”构建之中。初中毕业未能考入高中的学生,只要条件允许,都可以招收到职校学习,培养专科及其以下层次的一线操作人员;专科以上技术学院要培养出一线管理人才和现场技术人员。普高毕业生既可上普通大学,也可进入专科技术学院、技术大学学习,毕业可授予学士学位;给予深造机会,让高级职业学院学生和普通大学学生一样有机会读硕士、博士。同时,借助台湾技术院校和职业学校的经验与优势资源,完善教育资源引进与共享途径及方式。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的性质与发展,组织两岸合作院校、合作企业相关教师,合作编写专业实践、实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