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从“三拓”入手实现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

    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课程衔接是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的核心和落脚点。职业教育的“类”特征决定了中高职课程体系必须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来构建,而不是纯粹的“初、中级理论知识+高级理论知识”的简单架构,其基本框架应为:中职重技能、高职重技术,中职重职业、高职重专业,中职重“做中学”、高职重“学中做”。

    过去,中高职的许多课程在名称、内容上的区分度不大,甚至有的使用同一教材,造成了中高职课程的重复和累赘,还有些中高职课程则出现断层、脱节现象,这些状况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人才培养不能体现其层次性和独特性。因此,中高职课程应是衔接与递进的关系,是一个由窄变宽、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过程。

  拓宽:

  横向拓宽课程内容

    目前,不少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改变了以往照搬高职高专或其他普通高校的以学科为主的传统模式,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岗位需求为主要依据,突出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重在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以浙江省中职专业课程改革为例,该省首先通过调研相关专业的岗位需求,确定学生的核心技能,然后根据核心技能培养的要求确定核心课程和教学项目,并最终形成了“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课程模式,开发出一系列以能力为中心来组织相关知识的新教材。这种专业课程设置符合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就业需求,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而高等职业教育则必须体现其高等教育属性,体现其“专业”特点,课程体系设置应有所拓宽。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就业谋生所必需的岗位技术能力与职业素质,而且要使学生具备一生职业发展与迁移所必需的相对完整的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并尽可能要在人文素质、思维方法及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为学生成就人生事业打好一定基础。

    因此,高职的课程应按一定的学科体系进行设置,并在中职课程基础上有所拓宽。如,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围绕职业岗位的技术及本专业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和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相关课程,把系统的基础知识、技术与最新的前沿性知识、技术联系起来,培养学生从业与转岗的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此外,还应围绕专业,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开设课程,使其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制造、施工和服务方面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而且也懂得研究、设计和管理等。如服装专业的学生,除教给他服装加工、制作类知识外,还应授予其美学、设计、计算机制图、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概言之,相比中职毕业生,高职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要更系统、更宽广些。

  拓深:

  纵向深化知识结构

    中职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知识面一般宽且浅,其课程设置是以就业为导向,主要培养学生具有从事特定职业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学习知识,不是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而是以能力为中心来组织,并不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结构性。课程内容上采用了较多的实际应用知识和工厂实例,对于复杂的公式和原理往往只讲结论和应用,重点分析其特点和在实际中的运用,而不做详细的推导和理性分析,对于设备和元件则较多地讲授其功能和使用方法,而对其原理和机构只做一般的介绍。

    中职这一培养模式使毕业生能在宽广的范围内工作,但也有其制约性,例如,对应用高新技术的数控机床,中职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也能进行操作,但不能解决需要掌握系统理论知识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技术创新项目。

    因此高职必须进一步拓深学生的知识结构。高职培养的“技术型人才”应具有较高和较系统的理论水平,需要了解更多的原理,能够学习和运用高新技术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实际技术问题,能够与科研和生产操作人员正常交流,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并指导操作。在教学中,对复杂的公式和原理,高职不仅要讲结论和应用,还需做理性分析或推导;对设备和元件不仅要分析其特点和运用,还需对其制作及使用原理做出具体阐释。这也是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拓高:

  拔高专业技能水平

    西方经典工业社会学将技术劳动分为以操作使用设备为特征的初级劳动和以维修技术设备为系统特征的二级劳动。相对应的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培养技术产品的操作使用者,第二阶段培养技术产品的维修者。这一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职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从目标上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以毕业生技术应用能力的高水平和复合性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它要求毕业生掌握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熟练的、高智力含量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并具有一定的适应未来职业技术变化的能力。以数控专业为例,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会操作,会开机床,能进行简单的手工编程,而高职则要求学生不仅会开机床,还要求懂计算机编程,讲究工艺,或能进行工装设计。再如汽修专业,中职学生主要达到中级工的要求,能进行汽车维修与保养,充当着“汽车护士”的角色;而高职学生则要以高级工或技师的要求进行培养,不仅懂维修与保养,还能进行汽车故障检测、诊断与维修,承担着“汽车医生”的角色。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符合这一人才培养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中融入高技能标准,提高对学生的技术要求,课程设置要尽可能地反映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发展的趋势。培养的学生不仅会具体操作,而且能把高度复杂的脑力劳动与本岗位先进技术、高难度手工操作融为一体,具有一定的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高职阶段的教育要为使学生成为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做好知识以及能力准备。(方展画 程江平 徐敏娟)

  (作者单位: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国教育报》2013年5月21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