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建设推动高职院校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文化强国”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为高职教育在文化建设中实现新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建设者的重任,而文化育人则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高职教育的定位,审视高职教育的文化育人功能,通过研究和实践,增强高职院校的文化自信与自觉,促进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是我们的责任。

  

    认知影响高职院校文化自信的短板


    我国的高职院校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时间大多在十年左右,还处于起步阶段,高职文化的形成也处于探索和培育中,高职文化的内涵还不够丰富,还未形成自有特色的文化体系,师生和社会对高职院校文化的认同感和认可度也不那么强烈,文化自信不足显而易见。

    目前的高职院校,有的是中专校升格的,有的是从成人教育转型过来的,有的是从干部管理学院转向过来的,还有的是由几类不同特点的学校合并而成的。由于挂牌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时间短,有的院校对文化建设关注度不够;有的院校在办学历史、行业特色、文化背景、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差异性较大,共同的高职文化尚未构成;有的院校合并后,人员、资源、专业整合了,但文化没有整合,这些因素也影响了高职院校师生的文化自信。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事实上的“专科层次”,使高职院校处在了高等教育的末端。高职学生入校分数低,高职毕业生在社会上尚未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教师育人的成就感不足,在客观上造成了师生文化上的不自信。

    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建立起良好的运行机制,各有作为,形成合力。但目前,尽管发展高职的呼声比较高,这种内在机制总体上还欠缺,往往是高职院校自己扛大旗,自己重视自己,从这点看,也造成了高职院校文化上的不自信。

    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但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短,文化的系统性不强,特色不突出,缺乏文化共识,这也弱化了高职院校师生的文化意识。作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主角,高职院校师生的文化自觉还需进一步被唤醒、被激活。

    正视高职院校的文化资源和优势


    虽然高职院校的文化积淀还不够厚,但仍然具有历史、行业、社会等多方面的积极因素,高职院校要有信心通过梳理、凝炼、积累,找到自己的文化优势,形成文化自信。 

    在高职办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本源。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不同的文化风格和文化气质,要探索一条理论引领、实践为主,边思考、边实践、边积累、边总结、边升华的文化建设的路子,加快推进高职院校文化建设。

    在与企业合作办学中借力于企业文化资源。高职教育的一个特点是与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行业企业的文化自然要与高职院校的文化有机融合,这也为高职院校带来了多元的文化资源和营养。高职院校要善于吸收教育系统之外的社会文化,与企业行业文化并生共长,促进高职院校文化的成长。

    在挖掘高职文化内涵中整合形成自有文化力量。高职教育既要突出高等教育特色,也要彰显职业教育特征。高职院校要在发展中立足于自身,挖掘高职教育的潜质,形成高职特色的自有文化,既促进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也对企业行业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力、推动力。

    对于合并而成的高职院校来说,要善于用文化凝聚师生思想和精神,文化的包容性、融合性越好,院校发展得就越好,越快,越有特色。

    在提高办学质量中用实力和特色树立文化自信。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强调,“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

    高职院校的文化自信首先要体现在育人为本上,体现在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上,同时,还体现在职业院校在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中带给企业的积极影响,体现在院校的科研对社会的贡献,以及院校的各种社会服务方面。还要看到,高职院校不断形成、壮大的院校文化,高职文化建设的各种成果对社会、行业、企业也起着一定的传承和创新作用。所以说,高职院校逐步形成的品牌效应和良好的社会贡献度、认可度,从根本上能够促进高职院校不断提高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也在不断奠定高职院校文化自觉的基础。 

    用文化软实力推动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 


    文化自信在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对高职教育发展提供着不可或缺的心理准备和思想条件。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则促进了高职院校师生文化意识的觉醒与增强,引领师生的文化意识从自发、自由到文化建设的自醒、自觉。

    用高职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来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目前,高职教育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高职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任务更艰巨,高职院校的发展机遇更多,空间也更为广阔。对社会发展贡献度越来越高的高职院校,有理由也应该转变自身的弱势心理,在文化上建立起自信。

    把文化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任务,唤醒师生的文化自觉。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是个硬的软任务。硬,是说它是高职院校成长不可缺少的支撑、灵魂;软,是说文化建设是个细水长流、长期积累的过程,文化育人,又有着润物细无声的特征。高等职业教育为受教育者所提供的不仅仅是在校三年期间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还是文化的熏陶、滋养,让学生受益终生。所以说,职业教育,最根本的是使高职学生不仅要成才,而且要成人;不仅有职业能力,而且有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唤起广大师生对高职文化的自醒自觉,指引师生寻找并建立精神家园,用校园文化不断感染、浸润师生的外在与内心,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任务。同时,要积极发挥师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人翁作用,促进师生、学校的和谐发展,这也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保证。

    把院校文化与企业行业文化融合起来,丰富高职院校的文化内涵。企业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传统,高职院校要善于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学习借鉴优良的企业文化因素,借力于企业文化补充自我。加强“双师”建设,走出去,把教师送到企业,去感悟企业文化,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带回学校,释放在课堂中;请进来,把企业的管理者、技师请进课堂,言传身教,把文化渗透在岗位上,在共融互动中催化高职院校的新文化(300336,股吧),在不断丰富内涵的基础上固化下来,传承下去;也要把带有院校文化印记的合格毕业生输送到企业、社会,把院校文化融入社会,发扬光大,形成良性循环。 

    把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与践行并重,体现高职院校文化价值。高职院校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并获得持久的发展,关键还在文化。师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院校要统筹规划,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和任务,把文化建设的过程和文化育人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在有形的文化形态中来表现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在无形的思想意识上体现高职院校的育人理念。把高职院校逐步办成文化育人的高地,使每个学生不仅是企业岗位的行家里手,还具有一定的文化情操和人格魅力,真正体现出大学应有的文化价值。

  (作者系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